Skip to content

什么时候更换球线

很多顾客错误的认为等到球线断了才需要更换,甚至还为自己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不需要穿线而倍感自豪。

但是 实际上球线从穿在拍上开始,其张力就会下降,对一般球员而言,虽然球线未断,但一段时间之后必须换线,因为其磅数已减退,性能已失。

你要告诉他们:如果球线掉磅了或松了,就会迫使手臂承担更大的工作量,从而给手臂逐渐带来伤害,同时也会让球拍的性能下降,特别是控球的性能。因此要鼓励他们经常更换球线。

通常一般一周打 2 次的球员,一年要至少更换三次线,通常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换算公式:如果一周打 N 次球,那么一年换线次数是 N + 1

线床的动态弹性决定了线床的变形程度,就是说当来球撞到球线时线床会变形(吸收能量),然后在击球时将吸收的能量最大限度反作用给球,从而将球击出。

动态弹性越大,就会产生越大的变形,从而提供越多的能量。经过一段时间,线会失去它原有的弹性和舒适度,产生不同的手感让球拍打起来很木。

最大拉力是沿直线方向把线拉断时所花的力量,通常线所能承受的拉力越大,越不容易断裂,这使球拍设计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球拍设计时处理穿线的方式和线的破损。

自从采用了更高硬度的碳纤维制作拍框后,经常断线的人越来越多,因为高硬度的拍框受力形变更小,当球打到接近拍框的位置时,球线受到的挤压力就更大,就容易把线割断。同时由于线与拍框结合的更加紧密,也会使护线管更快、更容易损坏。

此外,网球拍的拍框的宽度近些年来的趋势也是在不断增加,这也会导致拍框硬度增加,因此网球、羽毛球选手击球偏离中心位置时会更容易断线。

使用更粗的线或是单芯线会减少断线情况的发生(采用不同规格的线,球拍的重量会增加 1-10 克不等。一条线径 16G 的网球线的重量是 15~20 克,一条线径是 22G 的羽毛球线只有 4-5 克)。

如果一个客户经常是在接近拍框部位断线,那你要先检查一下球拍的护线管是否有破裂或是磨损。如果护线管没问题,你再检查中间的 6~8 个竖线孔或是考虑给客户换不同的线。

此外,较松散的线床会增加线的移动(俗称 跑线),跑线会致使球线出现划痕,尤其是在网球运动中,那些上旋打法的选手更容易断线,主要原因就在于球员为了让球拍产生更多的上旋效果,更偏爱穿较低的磅数,使得线床更松散,这样会有更好的抓球效果,但这也更容易使得球线断裂。

把这些信息告诉那些喜欢打上旋球的选手,他们用较稀的线床的球拍打球时,为什么球线容易断,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些信息,他们就可能把责任归咎到穿线师身上。

通常我们可以推荐客户用这些办法来减少断线的次数:

  • 用更粗的线代替他们所喜欢的细线,但是手感上就不如细线。
  • 采用阻线粒是另外一个办法,它能减少竖线与横线之间的摩擦。(网球)
  • 釆用更耐打的线来代替原来的线,比如用硬线代替软线,用单芯线代替多芯线。
  • 最后是采用子母线,子母线能够延长线的寿命,同时也能减少花费。

通常的子母线组合是用更耐用的线做竖线,比如聚酯线、 凯夫拉线或较粗的尼龙线,用弹性和手感更好的线做横线,比如天然肠线或较细的尼龙线。

不过要注意:穿更耐用的线时,磅数要比正常的低 10%,这样能降低这些线的硬度及粗糙的手感。

拿网球线来说,同样穿 60 磅时,一根 Kevlar 线的延伸性大约只有 3%,远不及尼龙材质的球线。

也许有人会问你:子母线组合到底可以打多长时间?这基本上也是个无解的问题,因为每个人打法、技术、频次都不一样,只有定期的为客户的球线磨损情况做记录是最佳方法。

如果是一个常来你这光顾的顾客,当他原来的球线断了后,记录下他原来的球线的使用时间,然后换上子母线,等他下次断线的时候,再记下子母线的使用时间,这样你就会慢慢积累起对不同球线耐用度的经验,不过这很难做到,需要你的长期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