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球拍的发展历程
Racquets Development History
《台湾网球拍产业发展史回顾》
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吴泉源/著
球拍提供/北京清华大学 孙建国
尹伊琳/编辑 李洋/摄影
网球、羽毛球运动同属球拍类运动,业内有句话叫“网羽不分家”,这句话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层面是指经销商通常同时销售网、羽产品,因为两者在服务上相似,比如说更换球线、握柄皮等;
另一个层面指的是品牌商一般会同时研发生产网、羽产品,二者在研发上都需综合考虑球拍的重量、平衡、硬度、弹性,甜区等重要技术层面的因素,在材质选择、生产制造过程及品质控制上则几乎完全一致,甚至网球拍的生产线,稍加改装,变换模具就能生产羽毛球拍。
事实上,从木制球拍到铝制球拍再到碳素球拍,历史上网、羽球拍在进化过程中基本是同步的。
只不过由于网球拍在全球销量更大,且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广为流行,加之球拍的构造更为复杂,因此不断引领产业的更新换代,因而羽毛球拍的革新从属于网球拍的革新。
球拍的进化,主要是源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理科技,主要指结构上的改变,比如外观上的改变和力学方面的改变。
另一个方面是材料科技的不断革新。两方面的进化相辅相成,材料的革新往往伴随着结构上的变化。
按时间先后顺序,球拍材料进化历程是:木拍—→铁拍—→铝拍—→碳拍
,木拍的存在时间最为久远,而铁拍,铝拍的存在周期都很短,很快都被碳拍所代替,现在基本上是碳拍的天下。
而提到球拍的发展历程,必须提到台湾,因为台湾在整个历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碳拍的生产技术都是缘于台湾光男公司(Pro Kennex)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