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决定线床硬度的七个因素
当你同顾客 谈论穿线磅数的时候,实际上谈的是线床硬度
。
线床又叫拍面,指的是拍框中所有球线形成的一个面。当我们击球时,拍面是唯一与球接触的地方,所有对击球的感觉,都是由拍面传导给我们的。单独讨论穿线磅数的意义不大,因为接触球的是线床而非单独的球线,讨论整个线床的感觉才有意义。
其实,磅数仅仅只是影响选手对线床硬度的感觉的一部分。我们所要追求的是不同拍面带来的感觉。但是感觉往往是模糊而感性的,我们通常只是粗略的说 “弹性好”、“有点僵” 或者是 “挺面的”。有没有客观描述这种感觉的指标呢?有的, 那就是“线床硬度”,又或者叫“网压”。
有七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整个线床的硬度,并同样决定了球手得到力量、手感和控制。
拍面大小(线的长度)
穿线师都会意识到 拍面大小会影响线床的硬度
,然而球员却不一定知道。如果一个顾客要求不管是中拍面球拍还是大拍面球拍都釆用相同的穿线磅数,你会同意吗?
现在很多生产商都会对不同拍面采用不同的穿线磅数范围要求。线的长度其实跟拍面大小是一个意思,因为拍面越大,同一个位置的横线和竖线所要求的长度就越长。大拍面球拍必须穿到更高的磅数才能达到与小拍面球拍一样的效果
。
根据美国 Howard Brody 博士的研究,不同大小的拍面要达到一样的硬度,线床磅数和线长的比率必须大体相同
。
例如:一支拍面为 93 平方英寸的网球拍,最长的那根竖线约 31 厘米长,而一支拍面为 110 平方英寸的球拍,最长的那根竖线约 34 厘米长,给 93 拍面的竖线穿 60 磅时,你要给 110 拍面的球拍穿大约 66 磅,才能达到一样的线床硬度。而如果你同样给 110 拍面的球拍穿 60 磅,则线床硬度只有 93 拍面的 91%。
所以当一个顾客从中拍面球拍换到大拍面球拍,要求跟以前一样穿 60 磅,你就要向他解释两个磅数的不同,告诉他要增加适当的磅数。
但是为什么线床上的横线比竖线短,却明显感觉横线要比竖线松得多呢?主要原因在于横线在编织时,必须和每根竖线上下交叉,拉横线时与竖线间的摩擦力所致。所以穿线机设定用同一拉力穿横线、竖线,竖线的实际拉力是 55 磅,可横线只有 40 磅
,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如果你想使得横竖线的实际拉力一样,就必须大大增加拉横线时的设定磅数。但这样将会使拍框发生变形并很容易损毁,而且这样穿出来的线床硬度会高到基本上没人能打得动。所以如果有顾客问你为什么刚穿完的横线比竖线松很多的时候,你就可以给出解释。
线床规格(线床密度)
线床规格又称球线密度,指的是拍面上横竖线的数量。如 16*19
, 18*20
等。很多制造商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对新球拍重新设计了穿线方式。设计大拍面球拍时可以通过增加线的密度来提高线的使用寿命。也可以通过增加线的密度为特定打法的选手增加球拍的控球性能。
而有的设计者则是让线床的空隙变得更大来增加球的旋转或力量。总的来说,如果拍面大小一样,那么较疏松的线床(open string pattern)比密度大的线床(dense pattern)的硬度低。
一种线床能否增加控球性能是由不同选手的运动类型决定的(对网球来说,要根据选手的打法来选用不同球线密度的球拍)。上旋打法的球员用较疏松的线床可以增加球的旋转,因为它有更好的抓球性能;但平击为主的选手用较密线床的球拍,可以依靠更髙的线床硬度增加控球性能。
疏松的线床更容易发生断线的现象。因为单根球线上承受的瞬间压力更大,并且疏松的线床产生的磨擦更大,摩擦力增加了线之间的滑动让线更容易损伤。大拍面球拍越来越流行采用高密度线床设计,因为这样可以增加球线的耐久度。
对于羽毛球拍来说,高密度的线床只用很低的磅数穿线,就可以保持合理的线床硬度。给羽毛球拍穿线应使用体积较小的专用线夹,因为羽毛球线床密度高,小线夹能减少对线的损伤。
现在有一些厂家(如 DUNLOP, GAMMA, PRINCE)都推出新的线床结构如:渐开式、交错式。它们只是叫法不同,每种穿线方式的差别很小,概念是相似的。
每条线都与前面单线交错。由于增加了每条插入线床的线之间的角度,线的振荡也减少了。所以,当新的线床规格与传统线床规格拉相同磅数的时候,用新规格穿的线床硬度更高。这些新的线床规格另一方面的作用是横线在穿线过程中处在松、紧交替变化的状态,从而减小每个横线的磅数。
当为交错式线床的球拍穿线时,一定要从横线打起始结的位置(1X)开始穿线,否则外围的竖线、横线可以自由移动,会产生过多的振荡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线的类型
延伸性好的材质制作的球线,通常线床硬度要更低。
众所周知,尼龙线(nylon)与 aramid fiber 线(中文名:芳纶,芳族聚酰胺纤维,包括 Kevlar, Technora)会让线床的硬度有所不同。
Kevlar 线较硬,为了弥补延伸性的不足,大多数厂家建议拉线磅数要比正常的低 10% ,这主要是对于第一次使用 Kevlar 搭配子母线的球员而言的,这种改变是为了让球员感觉跟以前差不多,会更容易适应。
而 Zyex 混合线和各种结构的尼龙线(例如:无芯线、实芯线、实芯多纤维线和各式外有裹层的线),则不需要多大的显著改变。
线的粗细
线的粗细对线床的影响比其它的更难理解。如果你对同一支球拍穿不同粗细的线(其他条件相同),击球时你会发现较细线能产生更加清脆的响声。大多数人可能认为穿细线会更紧,其实根据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差别很小
。在打球时,穿细线的线床硬度反而更松一点,这是源于细线有更好的弹性。
BRODY 博士的测试结果说明,在其它方面一样的情况下,总的来说 17G 线径的弹性是 15G 线径的两倍。这种更高的弹性导致了在触球时较低的动态硬度(意味着线会让人感到更有弹性),所以球手为了增加耐打性使用粗线时,会发现击球声音变得没有那么清脆美妙了。但是如果增加拉线磅数的话,那种清脆美妙的声音又会回来,然而同时线床硬度会大大增加,变得让你无法适用。所以,选择球线是为了手感,不是美妙的击球声音
。
以下是美国网球工业协会的规格标准化描述:
美规 (GAUGE) | 欧规 (EURO) | 公制(mm) |
---|---|---|
13G | 12 | 1.65mm-1.80 mm |
14G | 11 | 1.50m m-1.65mm |
15G(网) | 9.5 | 1.41mm-1.49mm |
15L(网) | 9 | 1.33mm-1.41mm |
16G(网) | 8.5 | 1.26mm-1.34mm |
16L(网) | 8 | 1.22mm-1.30mm |
17G(网) | 7.5 | 1.16mm-1.24mm |
18G(网壁) | 7 | 1.06mm-1.16mm |
19G(壁球) | 4 | 0.90m m-1.06mm |
20G(壁球) | 3.5 | 0.80mm-0.90mm |
21G(羽) | 3 | 0.70mm-0.80mm |
22G(羽) | 2.5 | 0.60mm-0.70mm |
设定的磅数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你的穿线机磅数会对线床的硬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设定的磅数越高,线床的硬度越高。当我们告诉顾客要给他拉 60 磅,就要确保穿线机能精确的拉 60 磅,我们的法则是:
- 每拉 20 ~ 25 支球拍后就要对磅数做一次大的校准;
- 每一次挪动穿线机,要重新校准;
- 从网球拍换到穿羽毛球拍或者壁球拍,也要重新校准磅数。
穿线机的类型
一般穿线机的拉力种类分为:
- 锁定式穿线机 (主要采手弹簧系统,俗称手动穿线机)
- 恒拉式穿线机
恒拉式穿线机
不管是落锤式还是电脑式穿线机,在拉线运程中,只要能够持续给予球线恒定的拉力,就叫恒拉式。
通常恒拉式穿线机与锁定式穿线机相比,在相同的拉线磅数时拉出的球拍的线床硬度要紧,在两种穿线机磅数都很准的前提下,恒拉式穿线机拉出的线床硬度会比锁定式穿线机拉出的高约 10%。
穿线师的手法和技术
当然,所有穿线师都有不同的穿线技术,夹线距离、双线拉、单线拉、预拉等,每一项都会对线床硬度产生影响。
不同的拉线技术会产生细微的线床硬度偏差,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穿线师在同一个店里用同一个穿线机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拉线效果。
例如:我们曾经做过试验,用双线拉、单线拉两种不同方式(同样用 1.25nm 尼龙线),在手动穿线机上穿线,结果产生了不同的线床硬度。
我们的测试发现,穿线磅数、拍面大小及线床的密度对线床硬度的影响最大
。 在静态测试中,线的粗细对线床硬度的影响最小
,但高水平的球手仍能在击球中感觉出来。
我们就不在这一一讨论上面七个因素对穿线磅数的影响了,任何一个因素改变都让球手击球感觉产生变化。了解这些因素对线床硬度的影响,你就能为你的客户推荐最适合的球拍及球线,提供更多的建议。